一、种植面积与品种变化
1、受种植收益预期和种植补贴驱动,江西和湖南早籼稻种植面积同比略增;
2、粤赣湘桂四大产区种植的品种主要以珍桂和圆早为主,其中:两广占5成左右,江西近9成,湖南7~8成;
点评:品种过于单一。
二、产情
1、生长发育阶段天气原因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总体影响有限,各区圆早平均单产在400-450公斤左右,同比略降;受阴雨天气影响,收获时成熟度不足,出糙率略降,基本都在75%左右,预计有相当部分达不到国标三等以上,基层收购主体应引起重视,如果达不到入库标准,销售会出现困难。
进入7月份,江西产区持续晴热天气,产情总体转好,特别是上高、高安等6月底因特大暴雨内涝产区,7月初基本恢复正常,部分区域7月上旬开始成熟收获,单产均达到均线以上;湖南少部分产区受病虫害影响,单产略低于均线;广西产区成熟阶段受阴雨天气影响较大。
因7月份天气变化对各产区早籼稻产情造成的影响大小也随之改变,由重至轻分别为:广西→湖南→江西→广东。
2、由于结实和成熟阶段降雨量充沛,湖南传统重金属超标产区今年均大幅下降,达标粮数量同比大增,该产区圆早有效供应量大幅增长。
点评:产情总体算平年略强,供需仍维持相对过剩趋势。
三、市场需求
1、圆早籼稻米主要需求主体为储备粮轮入采购,但补库数量是按计划收满即止,并非是像托市收购政策不限量收购;因此,储备粮早籼稻轮入采购计划不能全部消化本年度生产的早籼稻,所剩下的粮源将只能依靠市场化收购,而商品市场对新圆早稻米的需求相对有限。
2、新季圆早米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粉米加工企业开机率普遍大幅下降,不及上年三成。
点评:市场需求渠道进一步收窄。
四、近阶段市场走势
1、江西和湖南主产区早籼稻于15日前后开始大批上量,今年上市时间延后,上量过于集中,7月底前市场达标原粮呈阶段性海量供应,供应端阶段性压力倍增,基层收购主体普遍仓库爆满,届时均将积极寻求销售渠道,基层湿粮收购热情会随着上市量不断增加而下降。
2、各地主要收储企业正式发布收购公告,对市场导向较为明显,地头湿粮收购价格均有所下降,湖南大型民企收购主体湿粮含水量27%收购价格从每百斤110元下调至107元,下行明显。
点评:供需过剩明显。
五、市场后期存在的风险
1、菲律宾下调食品进口关税,其国内大米价格大幅走低,为防止出现风险,国际大米贸易商均降低采购数量;另越南、泰国本月新季稻米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量大增,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行。
市场在等待印度可能放宽对大米出口的限制。
2、外媒消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可能会放宽对部分大米品种的出口限制,以避免在10月份新作物上市后,国内出现过剩的情况。
据报道,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在2024/25年度财年(今年4月到明年3月)的头两个月,印度大米出口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1%,至290万吨;同期非印度香米的出口量下降32%,至193万吨。
而随着季风降雨的到来,印度预计夏季稻米产量前景乐观,政府必须想办法处理过剩的大米供应,以便为新的稻米采购季节腾出储存空间;
如印度政府解除大米出口禁令,国际市场大米供应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大米出口价格将承压加速下行,圆早稻米中长期市场需求或被进口粉米大量替代,从而对国内粉米供需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点评:进口大米如悬在粉米市场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宜重点关注。
六、造成目前供需拉锯局面的主要原因
1、早籼稻主产区烘干产能严重过剩,收购积极性较高,市场呈现湿强干弱走势;
2、受2023年圆早上市中期,市场销售价格持续走高影响,基层收购主体对后市期望值过高;
3、根据走访,大部分烘干和粉米加工企业均未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缺乏理性分析,赌后市心理较重;
点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七、走势轨迹
1、与2022年走势极为相似;
2、与2023年或成反势;
点评:历史教训深刻。
八、操作建议
1、根据周边实际需求主体出台的收购价格合理控制成本,采取边进边出的经营模式,确保能顺价销售,由于抗风险能力偏弱,不建议中小型收购主体盲目跟风建立库存;
2、大宗贸易商如计划建圆早库存,建议要有长期储存的条件和思想准备,今年短期很难有机会,而圆早稻米中长期市场需要持续关注进口大米价格走势;
点评:机会不大风险不小。
总结:稻米产业处于大整合周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市场起伏波动频繁,走势极不稳定,经营主体操作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风险防控,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本文属早籼稻实地调研的报告阐述,相关数据仅供经营主体参考,不能作为决策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