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新小麦价格的判断
在2021年新小麦上市前夕,每日粮油指出,当年小麦价格面临上涨,并且分析认为,在1.3元的位置进行收购是不存在任何风险的。
那么,当年我们的是基于何种因素对小麦价格做出上涨判断的呢?
1.全球的通胀压力
凡是经历过2007-2008年全球经济的都会记忆犹新,在资金的推动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被重塑。对于2021年小麦市场,大的趋势就是通胀。
在2021年新麦上市初期,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在谈话中也谈到了通胀问题,通胀,就意味着商品价格的上涨。
2.经济转型中的经济流向问题
如果仅仅是通胀,并不能说粮食价格就一定上涨,但2020年的全球疫情,使得资金失去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成为了热钱追逐的对象。
对国内经济而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房地产的严控,实体企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资金的投资难度更大,自然会流向相对保险的民生领域。
在过去十几年中,房产一直是最大的居民消费开支,不论是否贷款,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再分配给建筑工、装修工、家电、水泥建材等领域,实现资金在社会的流动。现在房地产受到严控,这部分的消费市场遭受腰斩,腰斩的同时还有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又没有新的领域能容纳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你会发现,一部分在房产产开支下降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开始面临着收入增长困难。
当下的经济,迫切需要一个承接庞大资金消费容量的市场。而作物产量高达6.8亿吨,平均单价位于2600元以上位置的粮食市场,显然具备承接这种大资金的资格。
3.消费升级是需求的关键
对于现代很多人来讲,肉蛋奶的消费好像生活本应如此,这是因为这3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太快,让很多人快速的从过去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过渡到了当下的物质相对富足时期,慢慢淡忘了一些记忆。
14亿的人口,粮食及肉蛋奶消费总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每年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粮食在我国市场被消费,而且,随着我国进口市场的逐渐放大,这个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4.微观方面我们可做哪些调整
以上我们从整个宏观面来看2021年的粮价,但对于小麦还有一些微观方面如果能调整好,可能会对价格的走势造成抑制。
一是小麦对玉米的替代。这个策略是饲料安全凌驾于粮食安全之上的做法,针对玉米价格的上涨,在去年进口已经实质性放开的大背景下,又公布小麦玉米替代方案,无疑为饲料与人挣粮打开了一个口。
另外,从市场角度而言,小麦玉米的替代只要存在经济效益,企业自会变更配方,而不是从行政或者说国家公共机构去为企业研制配方——相反,如果两者不具备替代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又有几家企业会去遵循。
所以,小麦价格调控第一步,必须限制食品级小麦在饲料领域的替代量。
二是彻底扭转“广积粮”思维。从古至今,建仓存粮一直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我们翻阅历史会发现,“广积粮”在古代很多是一种战备状态,真正到了粮食供应短缺是时代,开仓放粮也仅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人的食物来源问题。
这还是在古代人口稀少的背景下,现在14亿人口,如果真的食物短缺,我们的粮仓要建多少、存多少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食物需求?
从2020年开始的粮价上涨,我们发现8000多万吨的玉米抛售都没能抑制住价格的上涨,这还仅仅是一个品种的抛售量。
当然,也有人会讲,如果没有这8000万吨?
很简单,如果没有这8000万吨,行政手段会更加快速地调整好市场的价格走势——在现代社会,没有人敢把粮食炒成黄金的。
从2021年的小麦价格走势来看,宏观因素只是背景,但微观因素是直接导致价格快速上涨的根源,至于说未来价格会不会继续涨,我们认为,如果不做调整,价格全面冲击1.4元的位置都是有可能的。
相关判断的验证
1.关于资金流向方面,大量社会游资进入粮食购销市场,导致社会囤粮数量大增,并推动粮价进一步走高;2.在小麦玉米替代下,大量小麦流入饲料领域,并进一步造成2022年初国内小麦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3.2022年春季小麦价格最高冲至1.7元,此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势调控,各种游资囤积的小麦开始流向市场,小麦价格开始快速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