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国内粮食行情弱势为主。十点左右锦州港的主流收购价格还下跌了10元/吨,中孚收购价2730元/吨为主。
国内大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但是这不影响大豆落价。今年,国家为了实行扩大大豆种植计划,对于低迷的大豆市场,年后中储粮开始增加收购数量,且提高了底价,竞价采购的数量也同步增加,一致性放宽对蛋白的要求。在政策的支撑下,大豆行情稳定了一段时间,不过没有涨起来,最近卖大豆的农户和粮商反而增多了,收购大豆的中储粮门前又排起来长龙。
小麦的行情更是惨不忍睹。在3月初跌至1.60元/斤的时候,市场预期还有下行空间,但是会在持粮主体的库存成本线附近止跌,结果小麦不仅没有在1.55元/斤止跌,而且是跨越式跌近1.40元/斤区间,一时间市场蒙了,持粮主体崩溃了,所谓的崩盘不过如此。
再看看粮食品种中产量最大,需求最广泛的玉米,3月初,玉米在农民卖粮即将结束,港口增加收购的带动下,蠢蠢欲涨,不过,小麦下跌的势头太猛烈,直接把玉米刚刚展露的涨势头角给压了下去。
3月中旬后,随着小麦行情弱势反弹,玉米期货上涨,现货再次出现上涨之势,这一次,又出乎绝大多数人预料,小麦一夜之间,突然再次暴跌,跌势比上一次还猛烈,玉米再一次被小麦拉下水了。
这是当前粮食市场的表面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粮食各品种的产量,需求不同,但是都走向下跌的同一条道路,由此引发一个新的观点,就是粮食要进入大周期的下跌趋势!
关于粮食周期性涨跌的观点一直都备受关注,不能简单以涨势几年,跌势几年来推演,那只是一个条件,这里重点的还是国际经济盛衰的影响为主,附件还要看国内政策,国内经济,国内需求,还重点涉及人口结构变化,餐饮习惯,营养要求等诸多因素,不能以目前粮食品种在弱势里就确定粮价要进入下跌的大周期时间通道里。
我个人对这样庞大的课题不敢论证,不过我认为,疫情对所有产业的影响是一个滞后性的爆发,在这个爆发过去之后,才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那个时候可能未来趋势的方向会清楚一点。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没有什么情况可以使一个国家实行三年的管控,这对于经济,产业的影响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疫情放开之后各种问题逐步浮现出来,需要时间来解决,有些可以恢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
我们看小麦这次下跌很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和规则,虽然小麦前期因为各种原因有大幅度涨势,不过也没有在不足一个月时间涨出超过400元的幅度,可是小麦这次落价却做到了,且出现一天就落价超百的惊人行情。
这究竟是行情还是不是行情?
如果是行情,那么什么利空导致小麦崩盘,可是翻来覆去看,千万遍思考,除了前期一直在讨论的需求弱之外,并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加入。反而在小麦暴跌的时候,有比较权威的媒体还发出2023年新季小麦的冻害需要补救的消息,这一消息没有对暴跌的小麦起到丝毫减缓跌势的作用。
另一则消息就是我们的领导人到邻居家串了一次门,就有这样的消息放出来,有邻居家大量粮食要进入我们家里来。甚至有图为证,经过多方资讯,打听才明白是这样一回事,我们国内有很多大企业在邻居家租地种,因为路途遥远,运费贵,种植的粮食就在当地卖掉了。
最近两年因为国际粮食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鼓励这部分在邻居家种的粮食运回来。可是业内人士说,以现在的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看,即使有运输补贴,回运多数还是不合算,运回来的数量也不会大了。
小麦究竟是不是借助这一消息在炒空,做空市场,到现在也是一个谜。小麦这两轮暴跌至今来路不明!
小麦弱势是事实,但是本应该在新麦上市前要走出的行情,却在短短几天内结束了。这样的跌势就只有一个后果,市场恐慌,持粮主体心理防线崩塌,这种跌势是典型的“杀人行情”。好在这样的跌势已经引起部分地区相关部门注意,公告出来稳定市场,安抚人心。昨天至今,小麦的跌势缓和下来,今天有企业上涨收购价格!
现阶段的玉米行情和小麦走势关联性太强,小麦下跌玉米难涨。
玉米在中储粮还在收购的阶段出现落价,落价幅度和面积都超过以往年份同期,粮食行情总体偏弱对玉米影响很重要,玉米本身需求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当前的弱势因素就是来自贸易商的心态。
本来在2022年玉米上市收购行为中,玉米贸易商就特别小心翼翼,部分被动做下来的库存,只有有机会赶紧跑掉,贸易库存量不大,这是玉米应该涨价的基础。市场随着农民卖粮结束,还是要以贸易粮为主要供应。可是农民还没有退出战场,贸易商却大量冲了上来,贸易商提前出货,甚至赔钱也要甩货,不仅小麦价格导致再次替代玉米,更有兔死狐悲的作用,担心出现上两年的行情走势,越往后期留粮越亏损。
今年和前两年很是不同。首先,今年疫情放开了,下游需求增长,经济增速都和之前不能同日而语。
疫情导致的流通性得到改善之后,短期内不利于商品涨价,但是长期看,却利于商品流通,只有商品流通起来,价格才能好起来。
今年贸易商的库存低,来自同行竞争的压力也降低了。目前大部分贸易商的库存高于现货价格,但是在农民集中卖粮最后时间段,玉米价格下跌,既是贸易商收购的机会,也是在释放后期部分利空,对后面的行情有益处。
对于贸易商来讲,赔钱出了手里的货,还能不能收回来了?尤其华北地区。如果现阶段出货,有微薄盈利,为躲避后期风险,也还值得,如果现阶段出货出现亏损,还有必要抢着出吗?
只要贸易商的情绪稳定下来,减缓出货,行情也会随之稳定下来。这个时期进口玉米还没有达到进口高峰,市场投放数量很小,定向稻谷没有拍卖,只是小麦价格下跌,就造成这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想想2020年小麦的库存数量和现在比较,有那么可怕吗?
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目前市场交易的不是多空逻辑,而是恐慌情绪。行情稳定的前提条件是持粮主体的心态要稳定住,然后市场才会表现出真实的需求面目,在这样疯狂的抛售中,需求端是不敢接盘的,不是没有接盘的需求,是不敢接盘的恐慌。
小麦已经有政策表态,开始稳定下来,局部有涨,玉米也有稳定的必要了,这一波情绪释放的时间这么长,应该考虑利多后面的走势,起码一再被压制的小反弹力度要大一点了吧!(个人言论,不作为行情走势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