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市场的波动总是牵动人心。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从未停止,先是在供应链中断以及金融领域的大水漫灌下通胀高企,粮价飙升,随后俄乌冲突更是将粮价推上了高潮。
但是从6月份开始,随着美联储疯狂加息的脚步,全球市场对通胀见顶、经济衰落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再加上乌克兰粮食陆续恢复出口,使得供给增加,于是粮价开始回落。
粮价回落,是否意味着粮食危机缓解了呢?
前不久,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粮食)正从糟糕走向更糟糕。”
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面临严重粮食短缺的人数为1.35亿,而到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3.45亿人,增长了1倍多,并且还在不断攀升,推动粮食危机的驱动力已从“供应短缺”发展为“价格高企”。
1、粮食成本升高
随着全球粮食格局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正在大幅提高。
以化肥为例,俄罗斯作为全球化肥生产及出口大国,其出口量的下降会加剧了全球化肥供给从而使得化肥价格上涨,而煤炭、天然气等价格居高不下也同样助推化肥价格飙升。
而伴随着化肥的高成本逐渐向下转嫁给消费者,食品价格依然高企,带来的结果就是粮食以及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价格上涨使得粮食依赖较高的国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支出去购买粮食,而对于无力购买的国家来说,正在走向大规模的饥饿。
因此,当前推动粮食危机的驱动力已不完全是供应问题,而是价格问题。换句话说,食物总体上是充足的,但是价格真的很高。
2、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直到今天这个定律也没有改变。而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每每威胁着粮食生产。
例如,今年北半球遭遇了极度的高温干旱,受威胁最大的就是玉米。欧盟委员会已连续两个月下调了玉米产量的预期,从6580万吨下调至了5930万吨,下调幅度接近10%。而除了玉米外,大豆、葵花籽等也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及出口国美国玉米的表现也并不佳,多个产区受损,优良率持续下降。
而近日,巴基斯坦又因为洪水使得该国许多农作物被冲走,早播的小麦也大多被洪水淹没……
而根据气象专家称,随着地球变暖,环境进一步恶化,其表现之一就是极端天气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也就是说,不止今年,未来数年中极端天气都将成为农作物的第一威胁。
3、大量的粮食被“烧掉”
粮食除了食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常常被用来代替石油等。而生物燃料最主要的原料成分包括玉米、甘蔗、豆油、菜籽油等。
发展生物燃料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增强能源的自身供给,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能实现“双赢”的局面。但是近些年,生物燃料的发展势头极为疯狂,尤其在油价高企时,生物燃料就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以美国为例,2021~2022年度,美国用于生物燃料乙醇的玉米总量就达到了1.36亿吨,同比增长6.3%,占到美国2021年玉米总产量的35%,相当于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73%。更直观一点,这一数量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5倍。
而在生物柴油方面所消耗的豆油总量预计达到485万吨,同比增长21%,占到美国豆油总产量的41%,在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占比也占到了41%。
可以说,穷国在“抢粮”,而富国却在“烧粮”,这无疑继续助推着全球粮价上涨。
因此,全球粮食危机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而是转变为价格危机,而价格危机的影响往往更加复杂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