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码
中国制粉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多国粮食收成前景“急剧恶化” 粮食安全提振种业需求,那么粮食危机能立刻得到缓解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1 10:13:09    来源:晨溪资本    作者:制粉网(整理)    评论:0
导读

今年以来,受到地缘政治、供应链受阻、能源涨价、需求复苏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加剧,而这些也是致使本轮粮食危机的

 今年以来,受到地缘政治、供应链受阻、能源涨价、需求复苏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加剧,而这些也是致使本轮粮食危机的主因。回到当下,随着俄乌冲突逐渐趋于平稳后,全球供应链有所恢复,且市场的预期已经对其有了充分的定价。

虽然粮价近期从高位回落,但2022-2023年粮食减产的预期仍旧存在,且当前的价格区间仍然还是高于往年,再叠加种植板块基本面的改善,农民种植积极性不改,种业仍将享受到量价齐升的红利,行业发展前景将持续看好。

 

粮食减产分析

众所周知,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可耕地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一。2021 年乌克兰出口葵花油份额全球第一,占全球出口份额的 47%;而大麦、玉米、小麦的出口份额分别为全球第六、第四、第八;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 5.9%、4.9%、4.9%。据联合国统计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占全球近 1/3,大麦出口量占全球 31%,油菜籽出口量占全球近七成。

那俄乌冲突带给我们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呢?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已知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全球的农产品供应中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那俄乌冲突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欧洲可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乌克兰耕地的被破坏,致使播种面积下降了 30%,这也将导致全年粮食产量下降或超过五成。根据乌克兰农业部信息,由于战争摧毁土地和缺乏种子、燃料、人力等原因,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表示,2022 年乌克兰农民将减少 30%-60%的冬季粮食作物播种

USDA预测乌克兰2022/23销售年度小麦产量预计为2150万吨,比去年下降35%,比5年平均水平下降23%;玉米产量预计为1950万吨,比去年下降54%,比5年平均水平下降42%。今年5月18日,乌克兰表示今年粮食产量或大幅下降50%。影响粮食供应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外,极端天气的变化同样也会制约农产品的产量。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的情况逐渐增多,持续的高温天气引起了干旱的发生。根据美国国家抗旱中心的监测数据,美国多地如今正遭遇严重干旱,美国西部约70%的地区正处于干旱状态,美国东北部如纽约州、新泽西州等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的情况,部分地区甚至遭遇“极度干旱”。

截至8月16日,处于干旱的玉米、棉花、大豆、春小麦和冬小麦产区占比分别为28%、61%、24%、18%和56%,这将导致相关农作物产量受损,农作物的生长优良率持续下调。

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重要土豆种植国家2022年土豆产量将面临大幅缩减。法国土豆种植者协会8月26日表示,由于持续干旱,预计法国2022年的土豆产量将比过去20年的平均产量减少约20%,减产约1500万吨。同一天,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发布报告称,今年德国土豆收成的前景“急剧恶化”。

 

能源涨价影响分析

能源涨价主要是通过影响农化产品价格和替代效应来发挥作用。能源价格对粮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随着能源的涨价去推升了农化产品的价格,导致农业种植成本的上涨;另一方面,因为燃油与生物燃料互为替代品,燃油的涨价也推升了生物燃料价格,因为生物燃料的原料包含诸如玉米、甘蔗等,而生物燃料价格的上涨也致使玉米、甘蔗等价格也相应上涨。

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还有因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带来的化肥价格上涨。俄罗斯是氮肥和钾肥的重要供应国,占全球氮肥贸易 15%,占全球钾肥贸易 17%。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盟友,也已经成为一些国际制裁的目标,占全球钾肥贸易 16%。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两国的供应的依赖程度可能达 60%或更多。制裁引发化肥涨价,由此引发的出口禁令、配额、征税等影响了全球约 20%的化肥贸易,并威胁到 24 个国家超过 50%的化肥供应,化肥高价将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使用、影响单产。

 

不依赖粮食进口,中国自给自足

俄乌冲突爆发给全球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危机。全球36个国家超过一半的小麦供应依赖俄乌出口,非洲和中东地区尤其严重,全球市场流通的粮食减少,必然导致价格飙升。阿富汗的小麦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47%。埃及、加纳等国甚至因为粮食短缺出现了经济上的动荡,通货膨胀率大幅飙升。

 

埃及农民在田间收割小麦

这种情况同样也是在为中国敲响警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问题至关重要。过于依赖别人只会受制于人。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多年来始终尝试各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甚至将种子送到太空,借此帮助科学家研制出新品种。而中国在育种上的重大突破,无疑为我国粮食安全再添一份保障。在全球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不只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还帮助他国解决粮食危机,全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全世界的粮食危机愈发严峻,高粮价提振种业需求,根据Kynetec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552亿元,在全球市场占比达到18.34%,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现阶段我国种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增速快于全球市场,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3%,2020-2025年将上升至5.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

 

国内情况分析

全球粮食危机隐现,输入性通胀压力抬升之时,稳定粮食供应已成为我国重中之重。其实回到国内看,目前国内粮食市场相对独立,且储备充足。2021年,国内玉米、稻谷、小麦三大主粮总产量分别为27002万吨、21303万吨、13439万吨。国内粮食进出口少,与全球市场相对独立。

农业农村部表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共 、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那其实可以肯定的是在2021年粮价持续上涨,2022年俄乌冲突影响、异常气候等原因造成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的背景之下,这都将有望继续助推国际粮价的上行或保持高位,国内粮价也就有望维持高景气,粮食种植企业业绩向上弹性有望得到释放。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让国内种业对于种子产生了更多的危机意识,“即便没有发达国家对中国种子‘卡脖子’”,我们也能感受到,外部大环境在倒逼我们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保持高度重视,2022年2月22日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新颁布的《种子法》新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从政策方面能看见的是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的决心,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去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改善,对于一些龙头种企来说或许将会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

 

国内粮食种植业绩有望释放

近年来国内粮食供需较平稳,除了大豆外,对海外进口粮食依赖度低。按照国际标准,一国粮食储备量应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18%,而我国主粮储备体量大致相当于国际双倍标准。国内主要粮食的库存绝对水平均处于历史高位附近,供给有支撑。但考虑到俄罗斯肥料出口等问题,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仍有可能抬升农作物综合种植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合计净进口占当年产量的23.6%,这个数字虽然不算低,但是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根据估算,剔除大豆后,中国粮食净进口占当前产量的比例为5%左右,大米、小麦和玉米对海外进口依赖度均较低。

2022年一季度种植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130.67亿元和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5%和12.61%。2021年国际粮价持续上涨,2022年俄乌局势尚不明朗,近期天气原因或造成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有望继续助推国际粮价上行。国内粮价有望维持高景气,粮食种植企业业绩向上弹性有望释放

 

粮食危机能立刻得到缓解么?

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共有36个国家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后者占到这些国家进口量的半数以上,其中包括最贫穷的一些国家,例如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索马里和刚果(金)等。粮价浮动时,这些国家首当其冲。

因战火和制裁滞留的小麦、葵花籽油、化肥和其他产品的存量能够再度注入世界市场,这让人们燃起希望——上述国家的饥饿问题以及全球粮食价格波动预计将得到缓解。

冲突之前,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位居第五。两国合计占全球大麦供应的19%、小麦供应的14%和玉米供应的4%,占全球谷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俄乌冲突一度被指造成全球粮食价格飙升,使数千万人濒临饥饿

 

乌克兰是第五大小麦出口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11日就全球粮食安全新形势发出警报称,俄乌粮食和油籽生产供应链与物流中断以及对俄罗斯出口的限制措施,将对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过去两年中,新冠疫情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俄乌冲突让这一局面雪上加霜。

虽然俄乌最终达成粮食协议,一些粮食专家依然倍感忧虑。可持续粮食系统国际专家小组(IPES-Food)今年6月组织了一场名为“乌克兰之外:不为人知的粮食危机故事”讲座。多位专家在这场活动上强调,粮食危机在俄乌冲突之前已经酝酿数年,它在冲突彻底结束之后仍将存在。

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粮食计划署今年5月4日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IPC/CH第3-5阶段),其中39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会出现在报告中。

这份《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在俄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前已经完成,这3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数在2016年至2021年之间几乎翻了一番,且自2018年以来每年都有增无减。这意味着,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全球粮食危机已在酝酿中。

同一时间,IPES-Food发布了一份名为《另一场完美风暴》的报告,评估了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报告称,粮食系统的改革失败让乌克兰危机能够触发15年来的第三次全球粮价危机,但我们如何能预防下一次风暴的到来?答案不在解决俄乌冲突

报告指出,眼下的粮食生产模式和进口依赖方面具有潜在脆弱性和僵化性,而粮食囤积、商品投机等均被指为全面推高粮食价格危机的因素。2007年-2008年的粮食价格危机之后,人们已经发现,全球粮食体系存在结构性弱点,但基本没能得到解决。

报告呼吁采取的紧急行动包括:通过减免债务等措施支持粮食进口国;应对商品投机,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粮食生产中对化肥和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快区域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应对体系建设;使粮食生产多样化并重组贸易流

只可惜,现实不如人愿。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粮价持续波动,包括IPES-Food专家珍妮弗·克拉普(Jennifer Clapp)在内的观察人士注意到,金融投机者正投入大宗商品投资并押注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这只会将世界最贫穷的人推入更深的饥饿之中。


 
(文/制粉网(整理))
打赏
免责声明
•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371- 86598367
0相关评论
 

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亿谷坊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松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开发运维

豫ICP备110205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