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期货价格的大跌有些始料未及,尤其玉米期货的走势超出很多人预期,现货在期货的影响下,产区销区在昨天下午出现上货量有所增加,山加工企业价格下跌的局面。
冷静看待这次玉米期货,现货价格联动下跌的原因,并非国内玉米现货的基本面发生什么大的逆转,主要是期货受到外盘的带动,期货下跌引起现货恐慌。
国际大宗商品是否“见顶”,回落,由牛市转为熊市,是近阶段全球金融市场争论不休的话题。不过,波动性扩大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本周贵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大幅回落。截至今日凌晨收盘,CBOT小麦期货本周累跌10.25%,收报8.41美元/蒲式耳;CBOT玉米期货本周累跌9.94,收报6.07美元/蒲式耳。(数据资料来源期货日报以及华尔街金融报客户端)
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受到美国经济以及30日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报告影响,在欧美加息潮带来经济滞涨的影响下,美国6月末的农业报告再次雪上加霜,带动国内期货出现加速下跌的走势,从而加重现货贸易商的悲观情绪。
尤其在去年失败操作的影响下,多数贸易商还心有余悸,心态就比较脆弱,目前期货期货的跌势加重悲观情绪,放弃挺价,对后期行情消极看法,开始抛售现货货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就重点谈到。国内期现货结合的市场模式还不成熟,期货更多的影响的是心态,实际上对现货的影响较小,现货更应该注重本身基本面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行情逆转的可能性。
期货反方向操作也可获利,并非只有买多一种收益途径,现货则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现货贸易商对期货不甚了解,期货会干扰现货正常的逻辑判断,还是谨慎参考为主。目前最苦恼的就是手里有现货,对期货却一知半解的人。实际上期货可以仅仅以一条消息就发生转变,现货则不同,需要供需双方的关系倒转才会出现新的行情。
对于期货我们不是专业机构,只是浅显的认知,不能妄下结论。我们一直参与现货交易,还是可以谈论一点自己对后期行情的观点。
昨天至今听到,看到的消息都是玉米要“崩盘”,重复上一年行情的言论。比较反感这样定义玉米趋势。首先从2021年新粮上市至今,玉米没出现较大,较长时间降价,涨势缓慢。但是毕竟在涨势里,怎么刚刚来了一次落价,而且现货落价至今天也就30元至50元/吨,就被说成要“崩盘”了那?
北港没有贸易商报价收购,可是同样也没有报跌,还是在观望周一期货的表现,而且港口下海量依然在进行。大部分深加工收购落价,吉林燃料乙醇昨天涨了20元,也是按照生产需求在调整价格,在大家恐慌性抛售的局面下,即使深加工缺少库存也会借机压价,这不是套路,是供货方自己送上门去“挨宰”。
截至7月1日北方港口四港玉米库存共计约369万吨。天气原因影响港口装船进度,本周预报还是有7艘船期。截止周五广东港口玉米库存约128.6万吨。进口玉米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小麦与玉米价差缩小,但是小麦落价空间已经不大,趋于稳定。定向稻谷加工成糙米到南港的价格在2900元至3000元,在使用数量上替代了玉米,在价格上并未形成压制玉米的作用。
南北港以及几大贸易企业都是明库存,中小贸易商的库存无法完全统计,但是今年要存量大大小于去年。这与去年玉米库存都集中在民间,无法统计出明确数量,实际上暗库存不如明库存更加清晰对后期行情的判断。
即使这几天玉米现货落价几十元,也很少有贸易商赔钱出粮的现象,这是今年与去年的又一大区别,大家建立库存的成本比较贴近,去年库存成本有相差500元/吨以上的价差。就会出现根据价格陆续卖粮,不间断的现象。
今年库存成本接近,在进行一个比较集中出货后,随着利润的收窄,就会出现明显的挺价。到货量减少的局面。实际上目前销售数量越多,后期涨价来的越早
相对中小贸易商散户,贸易企业更加具备抗风险能力,散户的库存数量少,对市场的踩踏程度也会降低。
今年玉米的基本面和上一年大相径庭,单纯以上一年的落势来套今年后期的行情,没有理论依据!难以服众。
我只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政策对待粮食补贴的力度在增加,对待促进农民增收的态度没有改变,昨天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关于夏粮收购会议中再次强调这一点。2022年玉米种植成本增加,种植面积减少,目前东北已经出现雨水增多,玉米苗生长迟缓的地区,这种政策和产量下,玉米下游需求不大量缩减,2022年/2023年的玉米缺口更大。仅仅以此为理论基础,目前的玉米现货“崩盘”至2600元,秋季什么价格收购?政策对农民的承诺怎么兑现?
诚然,国际局势的动荡,对国内粮食价格影响很大,但是我个人坚信,在国内玉米为价格最低的主粮状况下,跌幅有限。另外物价之首的油价已经涨了十几次,商品流通中,油价的涨跌对其影响是价格基础,在这样矛盾的经济状态中,单纯要求粮食价格下跌缺少强有力和长久的支撑。
目前持粮主体心态对行情的影响是最大的利空。(个人言论,不涉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