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复始,潮起潮落,历史总会不断重演,但不会简单的重复。全球粮食价格在一片沸腾中上涨,又在压力下回落。
今年以来,全球粮价在地缘冲突等诸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突飞猛涨,尤以小麦上涨突出,连续四个月保持上行,年内涨幅最高时一度超过70%。
但近一段时间,国际小麦领跌,玉米等粮食价格纷纷从前期高点大幅回落,甚至一度回到俄乌战争之前。除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种种迹象显示,粮食生产预期正在向好,全球食品供应前景预计改善。另外,乌克兰谷物出口谈判是否出现转机也将对粮食价格走向产生直接影响。
01全球小麦玉米跌回4个月低位
俄乌两国冲突升级引发的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担忧,最主要体现在小麦和玉米两大谷物品种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交易量的28%,全球玉米交易量的15%,两国均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和玉米出口国。
美麦价格跌至四个月新低
自5月17日,一个半月以来CBOT小麦从阶段性高点1284美分/蒲式耳至今已下跌28.86%,目前已跌至近4个月的低位,主要是受北半球冬小麦收成扩大影响。
据报道,北美小麦供应前景正在回升,分析师继续上调对俄罗斯小麦收成的预估,预计在春季有利天气之后,俄罗斯小麦产量将接近或达到创纪录水平。
美玉米跟随小麦跌至4个月低位
6月中旬至今,美玉米急剧下跌,从80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下跌18.91%,同样在4个月低点徘徊。
小麦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粮食生产、贸易甚至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小麦产量和消费量方面,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量数据下调。因为印度产量降幅抵消俄罗斯产量增幅,印度小麦的饲料和其他用量调低,斯里兰卡和阿根廷小麦的食用量、种子和工业用量调低。
在小麦贸易方面,俄罗斯、欧盟、美国等小麦主产地,在小麦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2022/23年度俄罗斯供应预期大幅增加,预计达到4000万吨,将是历史第二高。此外,欧盟、加拿大的出口量也大幅增加。
像埃及、土耳其这样的全球小麦进口大国,由于国内消费需求难以满足,长期依赖进口,极易受到出口国家的制约。一些国家因贸易政策影响进口受阻,一些国家为应对危机正在增加库存。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饲料粮,全球玉米供需偏紧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玉米贸易流动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从全球玉米出口国的情况来看,2022/23年度,美国出口量为62000千吨,占全球出口量的33.8%,位列第一;其次是巴西,玉米出口量为46500千吨,比上一年度增加36.8%,占全球25.4%;第三为巴西,出口量为41000千吨,占比22.4%。
2022/23年度全球贸易的主要调整包括,中国玉米进口减少21.7%,越南、伊朗玉米进口增加。
02我国粮食进口成本上涨
今年国内进口粮食成本大增,尽管今年1~5月粮食进口量基本于去年同期持平,但粮食进口金额同比大幅增长25%。尤其是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种面对较大的涨价压力,今年1-5月我国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进口金额分别上涨15.8%、20.1%、22.8%。
5月我国口粮品种小麦进口下降,大米进口上升,主粮品种玉米进口量下降,作为玉米的替代品种,高粱均同比大幅增长171.4%。其中原因,正国际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在过去几个月持续上涨。
除了粮食进口品种的变化,进口来源国也在发生变化。今年5月,澳大利亚成为我国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同比大增138.5%。与此同时,玉米进口来源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乌克兰大幅下降,5月美国跃居为我国最大玉米进口国。
03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影响可控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内粮价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小麦、稻谷库存能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此外,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收储政策能够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进口粮食价格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国际高油价抬升农资成本的间接影响,从而推高粮食种植成本。
为了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近来,我国解除对加拿大油菜籽进口的禁令,与巴西签署关于玉米、大豆蛋白、花生、豆粕进口等协议文件,牢牢把握粮食进口主导权。
针对农资价格过快上涨,这两年中央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减轻种粮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建立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部署投放国家钾肥储备,有关部门先后部署投放800万吨春耕肥储备和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加上各省级肥料储备约360万吨的投放,基本保障了我省肥料市场货足价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