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心理预期影响小麦市场流通格局,今年我国小麦年度间供需有余,预计小麦价格保持合理区间运行,在储备企业集中收购期结束后,麦市风险较大,建议农民均衡有序售粮,储好粮、卖好价。
随着全球小麦主产国冬小麦陆续上市,小麦供应量有所增加,国际小麦价格从高位回落。今年国内新小麦价格同比大幅高开,新麦上市初期农民售粮积极性高,短期内小麦供应量较大,但受去年小麦价格高开后持续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惜售囤粮的现象。
新麦收购价冲高后可能回落
储备企业陆续公布收储价格:6月15日,中储粮衡水直属库开收本地产新小麦,国标一等3120元/吨、二等3100元/吨;中储粮邢台一等小麦3180元/吨、二等3140元/吨;中储粮西安分公司收购国标三等以上河南产新小麦3200元/吨。
湖北江汉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收购国标二等以上小麦3140元/吨、三等3100元/吨;河南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国标一等小麦3090元/吨、二等3080元/吨、三等3060元/吨;河南安阳滑县鸭固南库国标一等小麦3140元/吨。
新麦上市期间,储备企业轮入小麦,对小麦价格形成支撑,加之面粉企业陈麦库存已降至低位,存在一定补库需求,短期内市场看涨新小麦心态较强,近日小麦价格稳中有涨。
6月15日,河北石家庄新小麦(国标二等,下同)入厂价3170元/吨,邯郸3160元/吨,衡水3190元/吨;山东济南3170元/吨,德州3180元/吨,菏泽3180元/吨;河南新乡3180元/吨,郑州3160元/吨,周口3130元/吨;安徽宿州3140元/吨;江苏徐州314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10~40元/吨。
目前面粉企业开机率较低,且受仓容限制,大规模采购需求较少,因此小幅频繁调整挂牌价。在近期连续上调价格、库存水平有所提高后,下调挂牌价可能性较大。
预计夏粮收购保持较高水平
目前全国麦收过八成半,河北进入小麦收获高峰,随着夏粮收获进入尾声,各地新小麦收购工作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31万吨,同比快7.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江苏收购71万吨,河南收购64万吨,安徽收购61万吨,
山东收购9万吨,湖北收购21万吨。
今年冬麦区病虫害较少,生长中后期积温高、降水少,小麦品质好,多地反映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产量为近年来最高。当前新小麦价格高开,农民种植利润大幅增加,售粮进度同比偏快,预计今年夏粮收购量在6500万吨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小。
预计麦价保持合理区间运行
6月中旬,华北地区玉米、小麦价差在-300元/吨左右,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成本较高,因此,现阶段多以消耗超期玉米、超期存储稻谷为主,预计本年度小麦饲用消费量同比大幅减少。我国小麦食用消费量较为稳定,常年在8500万吨~9500万吨,短期来看,夏季是面粉消费的传统淡季,对小麦的需求有限。
目前市场购销博弈激烈,市场主体心理预期影响小麦市场流通格局,我国小麦产量持续提高,多年来供求总体保持宽松,小麦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今年小麦年度间供需有余,预计小麦价格保持合理区间运行,在储备企业集中收购期结束后,小麦后市价格风险较大,建议农民均衡有序售粮,储好粮、卖好价。
面粉企业加工利润有所回升
面粉市场销售惨淡,导致涨价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夏季是面粉消费的传统淡季,疫情导致居民外出餐饮消费减少,此前几轮因疫情引发的囤货潮严重透支后市消费。
为保证市场占有率,面粉企业仍然维持开机,但开机率处于低位,平均不足50%,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运行。面粉销售不旺,企业利润空间小,挺价心态较强,价格平稳运行。
6月14日,河北石家庄特一粉出厂价3580元/吨,河南郑州3600元/吨,山东济南3620元/吨,江苏徐州3680元/吨,安徽宿州36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生猪养殖利润有所恢复,加之饲料经销商阶段性补货,麸皮价格止跌反弹。6月14日,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2090元/吨,山东济南2130元/吨,河南郑州2090元/吨,江苏徐州2160元/吨,安徽宿州217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30~50元/吨。
受副产品价格上涨影响,面粉企业理论制粉利润有所回升,但由于小麦价格高企,理论加工依然亏损。6月14日,华北黄淮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60元/吨,周环比上升7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79.1元/吨,山东济南-40.3元/吨,河南郑州-61.5元/吨。
美麦开始收割期货价格下跌
本周美国冬小麦开始收割,期货价格周环比下跌。6月1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软红冬小麦7月期约报收1050.25美分/蒲式耳,周环比下跌21.5美分/蒲式耳,跌幅2%;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硬红冬小麦7月期约报收1142.25美分/蒲式耳,周环比下跌7美分/蒲式耳,跌幅0.6%;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硬红春小麦7月期约报收1208.5美分/蒲式耳,周环比下跌18.75美分/蒲式耳,跌幅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