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芒种,忙收忙种”。当前夏粮小麦收获已过七成,夏种夏管正在各地忙碌进行。
“三夏”大忙时节,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平原考察粮食生产,强调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于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他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农资涨价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人们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深入永丰村,考察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等情况,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道路畅,水利设施比较完备,不再望天收,农机方便下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节本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到2022年我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实现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相对于近年来我国每年1.3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个决心一定要下,该拿的钱一定要拿!”
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了解种业创新等情况。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走进试验田。总书记这样勉励科研人员:“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面向未来,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必须扎扎实实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让农业科技服务于广大农民,并通过农民的辛勤劳作最终转化为绿色、优质、高效的粮食产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