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码
中国制粉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泰国联合越南抬高米价,作为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我们要囤粮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31 10:01:01    来源:每日粮油    作者:制粉网(整理)    评论:0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大米消费范围的日益扩大,大米价格成为众多消费者较为关注的粮食品种之一,这也导致最近关于泰国和越南联合提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大米消费范围的日益扩大,大米价格成为众多消费者较为关注的粮食品种之一,这也导致最近关于泰国和越南联合提价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担心,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要不要提前囤点大米?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用官方声音给大家垫垫底:

一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5月2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没必要在国际上去抢购囤粮;二是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表示,泰国和越南不可能提高大米价格。

接下来,请大家清空大脑,抛弃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来每日粮油这里认知一些专业知识。

一、信息不对等下出现的粮食进口和出口差异化理解

我们先来说一说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

在很多自媒体报道两国计划联合提价的消息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这两个国家是全球第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是不是很唬人?

实际情况确实,在全球市场,大米虽然消费群体最广,但辐射范围主要就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而言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国家都是稻米主产国,因此国际贸易量相对较为有限,全年贸易量约为5000万吨,其中仅印度一家就占到2000多万吨。

因此,虽然泰国和越南分别是全球前二、前三的大米出口国,实际可供出口的数量约为1100万吨左右。

其次,就我国粮食进口而言,我国每年的粮食进口中约有60%以上为大豆,谷物进口量在去年逼近7000万吨,其中玉米进口量占到2800多万吨,小麦、大麦、高粱等进口量又占到3600万吨,实际进口的稻谷数量仅为496万吨。

而且这496万吨的稻谷进口中,有200多万吨是来自印度等国家的碎米,主要用途是饲料用的,从越南和泰国纯粹进口的食用大米数量仅为175万吨,占我国当年稻米总消费量的0.8%。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排名很厉害,但影响却有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2021年我国进口496万吨稻米的同时,当年还出口了242万吨的同类商品。

二、东南亚国家艰难的大米出口

实际上,就我们所担心的大米涨价问题,泰国和越南可能更会担心其大米出口市场。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东南亚地区的大米是全球价格最为稳定的主粮品种,截止目前累计涨幅仅为16%,相较于小麦、玉米等50%以上的涨幅来讲,显得力度很小。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大米消费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影响力太小。此前印度就曾表示会限制大米出口,但最终也没能实行。

此外,东南亚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大宗商品出口是很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加上当地潮湿天气的影响,并不利于大规模的存储粮食。就最近来看,包括印尼对煤炭、棕榈油等大宗商品的出口管制,即便出现出口限制,实施时间也非常的短。

早在2020年越南就曾禁止过大米出口,但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又放宽了对大米出口的限制。而最终数据也显示,2020年越南大米出口依旧位于600万吨以上的水平,仅比2019年小幅下降3.5%,但价格却上涨了9%。

所以,对于进口大米的供应不必担忧,但价格的上涨将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影响的是国内一些中高端大米需求市场,影响范围十分有限。

三、当前国内稻米市场整体状况

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稻米依旧是供应最为充足的主粮品种,扣除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企业的商业储备,仅托市稻谷的临储库存数量初步估计就在1.4亿吨。

而虽然今年1-4月份稻谷总的进口量同比依旧有17.6%的涨幅,但进口的大米中依旧是以用作饲料用途的碎米为主。

从4月份的进口大米统计来看,当月总的进口量达到60万吨,同比大增28.7%,但其中有40万吨大米为碎米。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地区进口碎米报价为3050-3100元/吨,船期最远至8月,市场主流为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三国的碎米,来自泰国和越南的碎米几乎为零。

与此同时,为保障国内饲料用粮的需求,我国从5月下旬已经重启了国内饲料稻谷定向拍卖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成交陈稻850万吨,多数饲料企业手中握有陈稻加工的糙米合同,今年年初这些大米在广东地区的预售价格为2750元/吨,最远预售期可达7月,市场需求已经得到初步满足。

来自行业机构JCI的预估数据也显示,由于目前小麦玉米替代机会越来越少,今年我国稻米饲用替代总规模有望超过3000万吨,比去年新增1000万吨的稻谷饲用替代品。
  


 
(文/制粉网(整理))
打赏
免责声明
•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371- 86598367
0相关评论
 

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亿谷坊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松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开发运维

豫ICP备11020594号-3